那些断舍离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作者:魔都土匪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158572/answer/7656932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坚持断舍离生活5年,说真的,个人体验下来,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断舍离实际上是对你个人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的颠覆性改变,你需要面对的,是坚持了几十年的强大惯性,根本不是看几本书、收拾下房间、扔扔扔就解决了的。
你会反复、会故态复萌、会一次次的找相关的书籍作为鸡汤给自己打气,否则,很容易又回到当初的样子,爱买便宜货、爱囤积物品、总搜集各种以为用得上的电子资源,一不留神,房间仍然会乱,柜子仍然会满。
作为亲历者,我想说,断舍离生活,知易行难。
先说缘起。
绝大部分女性对买买买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就像男人喜欢抽烟喝酒一样,容易成瘾,戒断不易。
纵使清楚商家精心设计的消费套路,仍然飞蛾扑火一般乐此不疲。
手机上的淘宝app无数次装了删删了装,装的原因是感觉又要买东西,删的理由是发现这玩意儿不知不觉间消耗了大量的注意力。
只要打开淘宝,光是浏览收藏店铺的新款预告和店铺微淘都有莫名其妙的愉悦感,哪怕你不买。
心理上会特别期待在路上的包裹,那种收到快递后打开的一瞬间最为满足。只是这种满足感转瞬即逝。
只有不断得买买买,才能不断的维持这种虚幻的快感。
次数一多,我发现购物对我来说,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行为意义,其实是一种心理再现。
读了《稀缺》这本书之后,基本上明白自己的这种买买买在心理上意欲何为。
我其实是想通过购物缓解心理上的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发展应该在哪里),对物质的缺失感(辞职后家庭收入减少)
但这种饮鸩止渴式的疗法并不解决根本问题。更要命的是,你要面对房间里不断增加的物品,而其中很多,由初拿到手的喜悦逐渐变成了尴尬的鸡肋。
所以当我第一次接触“断舍离”概念的时候,是惊为天理的。因为我被准确无误的戳中了痛点。
我是个整理控,见不得房间里凌乱和无序,家里也收拾的算利落。但让我头疼的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是发现多出来很多东西,整理一番后,看似都收拾妥当,但没过几日,便故态复萌。
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不持有的生活》这本书时,极简意识被启蒙;接下来这本书实操性极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手把手教你如何进行物品的分类整理。按照书里的方法,我花3天时间把家里的物品从头到尾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1、按照房间一间间得收拾
2、根据类别把物品分别进行铺陈,然后由我根据内心真正对这个物品的喜好来决定留下还是处理。只留下发自肺腑喜欢的东西。
3、把留下的物品按照类别进行收纳,日后取用坚持放回原处原则
4、同品类有雷同的东西,只留下一样
5、最大的工程是衣物的整理,处理掉不喜欢的、掉色的、廉价的、过时的、设计太过奇怪没法搭配的、很久都没再穿过的。
按照这个方法整理下来,家里几乎一半的东西都被我捐赠或者丢弃掉了。瞬间清爽下来的屋子多出来很多空间,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大的收获是,从那天开始,至今已经过去了5年。这5年期间,我再没有被物品逐渐增多,隔段时间就要大清理的烦恼困扰过,因为这些曾经的尴尬彻底消失了。整理房间变得无比简单,因为每次取用物品我们都坚持放回原处,每天只需要把眼面上的物品物归其类就可以,突然一切变得简单高效。
日本人生活的智慧的确让我感叹。
在极简生活上,我看的最后一本书是《断舍离》,它对我的启发更多的是认知和心理上的重建,让我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和背后隐藏的潜意识和心理。
在那3天的整理过程中,我开始反思成为家庭主妇这么多年来,已经深入骨髓的消费习惯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松垮的旧衣服,没有留存的必要。我亲自体验过,在家里仍然穿漂亮的家居服和为图省事穿旧衣服带来的心理暗示完全不同。
前者不断的告诉你,你可以活得更精致;而当我自己看着镜子里穿着掉色松垮体恤衫的大妈,我自己都不想再看第二眼。
至于那些根本不适合自己,完全被服装店员忽悠,被店铺精心设计的灯光所蒙蔽的衣服,基本上就没穿过,打入冷宫。
又不甘当初的沉没成本——已经消耗的钱财和付出的精力,就一直躺在衣橱里。看着他们,会提醒自己,在购物上保持冷静的判断和独立思考。这些都是购物上的认知税,交一次就够了。
定期整理衣柜和物品的好处是,随时检省和自我提示。对我来说,检省衣橱时我会发现使用率最高的衣物都有着共同的特性:
1、原价购买的新款,几乎不打折。
2、质量好的基本款,百搭
3、裁剪得体,非常合身的衣服
再去看那些丢弃的衣物,你会发现过去买买买时陷入的误区:
1、图便宜,因为打折才买的衣服。《怪诞心理学》里分析过为何消费者对免费和打折的商品那么难以抵抗——打折会让消费者消费者心理上默认自己赚了便宜。但事实是,他们大都成了鸡肋。
2、即使是买回一件特别满意的,除了低价买来,实际上背后隐含的超高成本是我忽略掉的。是我多次失误后的一次正确操作,他们是不断的浏览网页、不停的实体店逛街,不断得比价、研究、交流,才换来一次所谓看起来划算的买卖。
3、免费发放的小物件,包括超市里搭配的赠品、街头分发的广告礼品、地铁站里扫码送的免费礼品。超市里搭配的赠品,其实是商家变相的降价,不仅有难看刺眼的logo,还有那呵呵的质地,所谓免费,其实已经包含在你为商品支付的价钱里了,而实际上自己获得了根本不需要的小东西。
尽管这些东西看起来没有消费,但你付出的是时间和精力,尽管短短的几分钟,但我们的人生,有多少看似不起眼的几分钟是这样无端耗费掉的。
定期通过审视物品,从而检省自己的行为对保持断舍离习惯还是挺有帮助的。但纵使如此,行为上和心理上的巨大惯性仍然会把自己打回原形。
所以这几年,我在身体力的同时一直阅读和极简主义相关的书籍。为毛?
喝鸡汤保持行动力啊!
断舍离持之以恒得坚持,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和简单好吗!
———————————————————————————————
更新
当初看《断舍离》,最让我惊艳的是末尾提出的观念——买东西最好买新款,因为新款所携带的能量是最具旺盛生命力的,它带给人积极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看完后,掩卷沉思,深以为然。
对啊,想想看,衣橱里穿的最久最满意的衣服,好多都是当初新款不打折的时候买的,虽然贵了些,但穿得最久也最喜欢。
商店橱窗里,最新展示的服装物品,基本上都是最漂亮的。而那些躲在角落里,被挂上打折标签的衣服,要么过时要么颜色太小众,周身散发着一种白头宫女的气质。曾经靓丽过,但已是过去时。
尤其是陪朋友逛过奥特莱斯后,那会奥特莱斯还没有像今天这般遍地开花,每个城市到处都是。
当时陪朋友坐了很久的车去上海郊区青浦的奥特莱斯,整个区域非常大,然后我们挑平时喜欢的品牌区去逛,结果发现,基本上款式都老旧,而且好多衣服连熨烫都懒得熨烫,松松垮垮的摆在那里,及其扎眼。
外地来的朋友买得多一些,我就给老公买了条李维斯的牛仔裤。结果穿了没几个月,发现变形得厉害,和我在商场里正价买的同品牌衣服质量大相径庭。后来我才知道,好多品牌出奥莱专供款,那意味着什么,其实不用说了。就像同样品牌,电商款和实体店款也是相差好多。
毕竟从品牌方来说,又想多占领市场份额,又不愿损伤实体店利益从而影响线下销售,出此对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只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总是在试错多次后才能总结出自己独有的购物之道。
说白了,买的没有卖的精。
当然全职主妇里不乏那些聪明的买手妈妈,但这背后意味的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哪一样不是真金白银和时光流转换来的?!
买新款的观念虽然已经深入我心,但我并没有坚决执行。很简单,购买力不足啊。
一方面我深知,少买几件所谓物美价廉的衣物就可以买一套价高物美的,但仍然扛不住内心对于变化的渴望。
喜欢变化,追求新颖,新鲜感的吸引力成功打败了理性的认知。
受本能的驱使,仍然乐此不疲的逛淘宝上的新款预告,关注电商平台的打折信息,在鼓吹全民消费的大潮流下,个人的力量会变得尤为脆弱。除非是那种本身对买买买就没兴趣的少数派女性。
我的一个闺蜜就是如此,从小熟读《红楼梦》,一路成长过来都是在文学的领域里浸淫,我一直戏称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外星人。她真的就对购物毫无兴趣,但是热爱旅行与饮酒。
其实,单纯从操作上来说,实现物品上的极简并不难办到。当你一旦享受到家居物品极简带来的清爽和高效后,你从心理上就会对这样的方式产生依赖和着迷,不会轻易购置新的物件,除非必须。
但难以控制的是自己什么都想要的执念。
拿我自己来说,曾经坚持了几个月听英文小说,看英文电子书,但后来开始对学习理财知识感兴趣,很干脆利落得把注意力又转到了财经知识的学习上来。
过一段时间,又因为决定要以文为生,于是开始在简书和知乎上上更文、写答案,坚持至今。但仍然企图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继续坚持听英文,学基础金融知识,还要追剧,还要看书,还要码字,还要带娃。
这种本能的贪婪让我像一个掰棒子的狗熊,什么都是坚持一段时间全情投入,而后就转战其他更吸引我的新战场。一番折腾下来,几无成就。
这是必然的。
断舍离最具挑战性的不是收纳、不是整理、也不是不买不持有;而是从心理上对认知、对选择、对价值观的梳理,从而达到现实生活中的精简。
完不成心理上的重建,就无法做到真正的断舍离。因为你会一次次的被追求持有的欲望和本能所捆绑,在便捷的拥有面前,轻易缴械投降。
我目前所能找到的方法就是通过持续的阅读,不停刺激行动力和压力,同时持续学习更有效的方法。
我也深知,这是一个漫长的博弈的过程。因为我要面对的,是我坚持了几十年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这种岁月铸就的坚固的壁垒岂是朝夕之间就可以攻破的?所以这个过程有反复有回归非常正常,符合人的天性和我自己的个性特质。
好在,我已经意识到并开始身体力行,最近在阅读的《少的力量》就非常全面得阐述了精简的理念和操作方法,而且不像其他极简主义书籍那般千篇一律,每次读它,都有新的收获。
断舍离道路上,最大的挑战是应对自己的心魔——对持有的本能渴望,人天性里的惰性与贪婪。
但好在,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就一直有成长。
未来会更好,我相信。
转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158572/answer/765693296